“洗碗越多,摔碗越多”“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作为思想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近年来,江苏徐州以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这“三项机制”,构建起干部干事担当的制度环境,推动广大干部比学赶超、干在实处。 干部,总是一个自带“热点”的话题,从为干部减负,到为干部减压,我们看到的是干部队伍的精神气发生了改变,更多的干部摆脱了“无所谓”的工作束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中,让干部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中,干部队伍中还是存在“多干多错”不得好、“少干少错”得称赞的怪现象,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大大地降低了群众工作的积极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还是需要优化制度“软环境”,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得实惠,才能让干部在工作中愿担当、真作为。 让实干者有想头、有奔头。响鼓还需重锤。在面对领导班子涣散、作用发挥较差问题的时候,不是姑息纵容,而是以免职的方式严惩,这是态度,更是让我们看到制度管理的动真斗硬,才能更好地树立起“有为者有位”的良好风气,让更多的干部能够在岗位上履职尽责。从“关键少数”开刀,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让实干的干部看到整个干部队伍的新风貌,才能让他们在工作上有想头、有奔头。 让实干者“拾级而上”。严是爱,宽是害。严格管理干部,干部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要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尤其需要突出正向激励的主基调。要用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要分类考核、近距离观察识别,才能更好地发现那些干部在岗位上是真负责、真干事。只有把大家认可的干部选出来,才能让干部队伍中的干部更服气,也能让群众更满意,还能让实干的干部“拾级而上”,对其它干部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让实干者打消后顾之忧。在不同时期,干部面对不同的工作,往往都是一场开拓创新的探索,自然会面对很多新问题,也容易出现很多的新问题,甚至出现失误的情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干部在工作上犯错不可避免,对于这些干部尤其需要用好“容错免责”的制度,按照制度的要求,让这些干部不受到惩处,才能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工作上敢于创新,在重大任务的面前豁得出去、冲得上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干部在岗位上更好地担当作为,就需要优化制度“软环境”,要让真正吃苦、吃亏的干部吃香,才能让干部在岗位上心无旁骛地踏实工作,以工作上的担当尽责推动问题的解决,树立务实干事的好形象,增进干群关系。(文/婧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