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百年风雨苍黄路上,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镌刻对党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滚烫初心,铸就出一部气壮山河的百年波澜壮阔史诗。读朱德回乡的“约法三章”感悟其“为民深情”,树牢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不辞辛劳“踏遍山间田野”只为听那份真切的“民声”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从1952年到1966年,他先后深入到2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130多次视察。其间,他6次到四川视察,但只回过家乡1次。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接地气”,走访群众“听民声”,真正下沉到百姓中间,听取百姓的真实想法,把百姓的需求当作服务的第一要务,认真听取百姓呼声,真正了解民意,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百姓之所需。形成“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的良好局面。 不愿劳烦“约法三章”只为感那份真切的“民情” 朱德在故乡吃的是家常饭,睡的是木板床,提出回故乡的约法三章:“一不要限制我的行动,我想上哪就去哪;二是我愿找哪个人谈话就找哪个人谈;三是饭菜自己点。”点的都是素菜。“不喝酒、不吃肉、不扰民”则是他的口头禅。党员干部要做到腿上有泥,身上有伤,手上有劲,脑中有方,心中有党,身后有光。坚守一线,深入社区和村庄,了解百姓的实际情况,主动拉近与百姓心与心的距离,让百姓把你当成家人,对你敞开心扉,在心中的民情地图上树立起为民、务实、担当的坐标,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发现问题即解决,只为那份真切的“为民情深”。 当朱德在仪陇县马鞍中学了解到同学们的情况不容乐观时,他严肃地对陪同人员说:“娃娃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读书又苦,费脑子,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使生活补助到位。对于我的接待,一切从简。”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度,增强剖析问题的深度,强化解决问题的力度。同时要深刻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意义,坚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意识,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试金石”,在实践中提升含金量。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朱德一生功勋卓著,回到故乡却能够“悄悄地来、静静地走”,一切从简,不扰民。从他的“约法三章”感悟共产党人为民的浓浓深情,作为青年干部,在为民服务的工作中要学习革命先辈的“为民深情”,树牢初心和使命,践行自己的铮铮誓言。 (作者:谢凌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