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处于组织体系最末端、国家治理最基层、服务群众最前沿,此次换届恰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新一届“两委”班子肩负着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历史重任。在历经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村级建制调整和社区优化“两项改革”后,乡村管理半径扩大、服务对象增加、工作精细程度要求更高,这使得提高村干部能力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直接关系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为乡村振兴积势蓄能。 提高村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大力普及,全媒体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然而在基层、在农村群众了解国家利民惠民的政策仍然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的口口相传。为更好地推动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生根发芽,村干部应该认清自己的工作责任,在深刻理解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当好党的“传声筒”,切实把党的惠民、利民、改革发展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传播宣传到位,让群众及时、有效地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适合本地和市场需求的产业,真正把服务渗透到造福群众中。 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作为村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做学法、知法、懂法的明白人和带头人,提高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才能使农村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首先要实行民主决策,真正让村民当家做主,凡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均应运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通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集体决定,避免“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其次要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发挥监委会的作用,对村务、财务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确保公正、透明,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提高村干部为民服务能力。正所谓“决策在顶端,贯彻在中间,落实在基层”,村干部当仁不让地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挑大梁”。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村干部作为排头兵,当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自觉把乡村振兴的使命记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谋事决心,主动学习领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参与谋划,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联系服务群众等内容,带头发扬实干精神,树立思想旗帜和行为标杆,自觉带动党员群众发挥作用,激发百姓新时代的主人翁意识,主动为乡村发展出“点子”。(撰稿人:黄婉 单位:四川省绵竹市富新镇人民政府 电话:13698186362 QQ:919615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