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归硕士转行收废品看正确的择业观 近日,海归硕士张泉选择辞去“光鲜”的金融行业分析员工作,转行成为一名废品回收员,平均每天回收3车废品,工作10余个小时,月收入超过3万元。这个年轻人名叫张泉,他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七十二行行出状元”,这是很多人共同的观点,也是新时代不少青年人的亲身体验,通过实践取得成功的真实事例。人们看过了不少名校毕业硕士“卖猪肉、送外卖、当保姆、做保安”的故事,其中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毕业陆步轩卖猪肉,在全国开了几十个连锁店并且取得成功,将不再是“读书无用”“大材小用”的笑话。 一个高学历的青年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要看你树立了什么样的择业观就业观。“条条大路通罗马”,看你决定走什么样的道路。时代楷模、扶贫模范黄文秀,北师大毕业、攻读法学硕士,在北京有很多大公司邀请她去工作,并且有优越的工作环境,丰厚的经济收入。但是,她毅然决然回到贫困家乡去奉献,为脱贫攻坚拼搏奋斗,清华大学毕业的国防生覃文强毕业后到南京军区某团二营四连当兵,五年时间完成了从大学生向部队基层指挥员的转变。 一个有梦想的优秀青年,不论到哪里都能闪闪发光,为新时代作贡献做出成绩。所以,高学历的有志气青年人,不一定要在大城市、大机关才有所作为,也不是只有当演员做明星才光彩照人,更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山看到那山高。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只要永远保持初心,不断奔跑,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即是你是卖猪肉的屠夫,只要你永远不丢失奔跑的心,只要你腰上的剑磨锋利了,你就有成为牛人的希望。并不影响实现崇高的理想。 到基层去,到贫困山区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积极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战场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施展才华,接地气了就一定能够成为参天大树,国家栋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每一个人都会大有作为。 (作者:谢忠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