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并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弘扬丝路精神,以互学互鉴推动文明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今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孔子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世界文明体系如同百花齐放一般,独立却又包容,共生共存。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途,构建起了一架文明融合的桥梁,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融汇。正是世界文明体系同百花齐放,才共同构成了灿烂绚丽的人类文明。 弘扬丝路精神,以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这次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再次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大国担当。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谋发展、求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追求。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中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与全球伙伴相互砥砺,精诚合作,勇毅前行,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弘扬丝路精神,以开放包容促进合作共享。千百年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一次次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开放包容是人类繁荣进步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文明发展壮大的文化密码,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开放包容是丝绸之路文化的基本生态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日起就具有开放包容的属性。习近平主席指出:“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互信中增进互利、在共建中实现共享。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办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