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地村“两委”换届进入尾期。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配备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以“选、育、用、管”为抓手,着力构建“四项机制”,激活村级后备干部干事创业的“源头活水”,为推动村级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拓宽渠道构建优选机制,把“局外人”变成“局内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要坚持重德才、重能力、重公认的用人标准,树立选贤任能、优进绌退的鲜明导向,通过民主推荐和公开选拔的方式,重点从致富能手、种养大户、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土专家”、“田秀才”、优秀农民工群体中发现一批优秀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并纳入后备人才库,形成一致年龄优化、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 靶向聚焦构建精育机制,把“门外汉”变成“内行人”。后备人才扎根基层发挥作用,关键要下一番培育功夫,要聚焦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和干部队伍能力短板,坚持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加强后备干部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形式,为每名后备干部明确一名包村镇干部和一名村两委干部为老师,分批轮流选派到镇机关党建办、农技中心、信访维稳以及重点工作组等岗位跟班学习,加速后备干部成长成才。对培养成熟的推行“顶岗锻炼”,适时安排到村支部书记、副书记、文书、综合专干等岗位进行见习体验,有效提升其组织协调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优进劣退构建严管机制,把“坐等者”变成“奋进者”。“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从严管理村级后备干部是抓好村级干部队伍的基础和关键。要推行村级后备干部全程纪实管理和动态考评管理,坚持定性与定量、制约与激励、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建立后备干部积分管理制度,对村级后备干部建立“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信息管理档案,坚持一月一积分、一季一谈话,及时掌握后备干部学习培训、思想动态、工作履职情况。定期开展定岗评议,对年龄偏大、能力不高、群众不认可及不适应工作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 人岗相适构建活用机制,把“参与者”变成“领头人”。坚持有为有位、有备有用原则,积极为后备干部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确保基层人才留得住、干得好。针对届中村党组织干部出现岗位空缺时,对培养成熟、表现突出的党员后备干部,经村党组织推荐、镇党委审批同意后,直接进入村“两委”班子;针对部分村村干部职位空缺、村内家族矛盾复杂、脱贫攻坚任务重且本村后备干部尚不成熟的情况,积极选派能力强、素质好、作风实的后备干部跨村任职,彻底打破传统地域限制。对一时无法调整为村常职干部的,按程序优先推荐后备干部担任县镇“两代表一委员”,专合经济组织、产业党支部负责人;对有创业意愿的,优先提供项目资源、技术培训、贷款贴息等支持,提升后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其有盼头、有奔头。(罗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