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回复: 0

善待自然 拥抱未来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5

主题

0

回帖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1
发表于 2023-10-19 16: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饱含深情地说:“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尊重自然绿色生产,切准高质量发展脉搏。过去几十年,我国以粗放型发展模式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高速增长的背后带来的是“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沉重代价,生态环境不堪重负,难以为继。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由传统的高耗能传统制造业转为开发绿色无污染行业。无论是浙江安吉余村变“石头经济”为“绿色经济”,还是信阳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美丽经济实现“美丽收益”,抑或是山东大力推行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凤凰涅槃”……这都昭示着新时代下,绿色产业是朝阳,是底色。发展绿色产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变革,这就需要我们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坚定方向、咬紧牙关,坚决摒弃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推动腾笼换鸟、换挡升级。
保护自然绿色生活,染好文明健康的底色。绿色低碳,人人有责,也人人可为。遵守规定,做好垃圾分类;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尽量购买耐用品,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外出自带购物袋;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这些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非但不会降低生活质量,反而有助于提升文明素养,让生活更健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滴水,从源头减少消耗,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是每个人的应尽之责,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
顺应自然绿色生态,踏上和谐共生的坦途。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河北张家口,清新的空气、如洗的蓝天,让人们交口称赞;在青海湖,无垠碧波荡漾,鸟儿在湖面翩跹起舞,发出悦耳鸣唱;在广东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岛,滨水碧道绿意盎然,江面上白鹭飞翔,人们纷纷来露营“打卡”……,我们身边一座座荒山染绿,一个个沙丘止步,一条条河流变清;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城乡的公园、绿道持续增加,海滨的滩涂、湿地生机盎然。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百姓的“日常品”,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画卷正徐徐展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守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局外人、旁观者,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对此,只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真抓实干抓好系统管理,知行合一,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真正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上一篇:敢为青春 不负韶华
下一篇: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7 11:17 , Processed in 0.21591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