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 发表于 2019-8-1 16:38:14

《明月清辉照新村》

本帖最后由 郑伟 于 2019-8-1 16:40 编辑

范光耀    7月23日,两辆大客载着7个支部的部分党员同志、社区议事会成员、居民组长、社会志愿者凡百余人,从大面文化广场出发,艰难出城后上了成雅高速,用时近三个小时,来到了浦江县甘溪镇明月村参观。    四川省浦江县位于成都市西南部,成雅高速的中点,已是成都平原西南边缘。明月村过去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2009年,年人均收入仅4772元。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去年人均收入已达到21876元。贫困乡村何以发生如此巨变?    筑牢产业本底,坚持产村相融。确定“茶山、竹海、明月窑”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生态农业。明月村有2000亩生态茶园,精心种植的生态茶质优价高,而且精心培植茶苗出售,茶苗面积辽阔,号称中国茶苗第一乡。更有6000亩生态雷竹,堪称成都平原的竹海。雷竹在每年惊蛰前后,第一声春雷响过开始出笋,故名雷竹。竹笋是美味食品,竹子多了,又可以开发竹编、竹艺等产业。还有一口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明月窑。明月村的黄土是上等陶泥,特别适宜烧制陶器。一百余位陶艺家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的陶艺作品,有的作品有人出价30万,陶艺家仍舍不得出手。“5.12”特大地震,这口古窑被震塌,鉴于环保、生态,不再修复点火,成为了成都市市级文物,载入史册,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着力人才引进,塑造乡风文明。他们认定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采用“外引+内培”模式集聚人才。外引“新村民”一百多人,大多是艺术家、设计师,他们一方面精心创作自己的作品,一方面为明月村设计栖居田园,40余个文创项目散落茶谷松林。内培“老村民”,让普通农民也成为经营管理者、艺术工作者。举办明月讲座,开办明月夜校,建立明月项目多媒体,开展陶艺、各大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公益培训260多期,培育出了9名职业、就业经理人,吸引了150多名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或就业。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乡村。利用文创撬动,新村民与原住民互助融合,共创共享幸福美丽新乡村。他们挖掘陶艺历史文化资源,引进陶艺制作、蓝染手工艺、建立篆刻博物馆等文创项目45个。该村设有文化中心、茶山松林保护区、林盘民居创客院落、陶艺手工艺文创区、谌塝塝民窑山村民创业区等几大片区。凉山渠穿村而过。有一条高等级的环村游览公路,几十辆观光车载着兴奋异常的游客们来回穿梭于各大景点之间。     以民宿开发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明月村是隋唐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宋时月色照无边松林,诗意生活拥抱广袤青山。是村民美丽宜居的村庄,是新村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城市人的世外桃源。每月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到这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生活、客居养生,几十上百户农家乐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吃的生态、住得舒适、游得惬意、玩得开心。    坚持组织引领,发挥示范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村成立了陶艺村园区党委、明月党总支、旅游合作社党支部、文创党支部。党组织的领导,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是明月村经济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十年辛勤耕耘,已是硕果累累:该村已创建成全国文明村、2018中国最美乡村、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省级“文明村”、省级“四好村”、四川百佳绿色有机之村、四川百强名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四川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市级“三美”示范村、成都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都市“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    我徜徉其村中环游公路、健身步道,纵目四望,远处青山绵延,近看一片绿色的海,起伏如潮,碧波荡漾,村舍民居俨然有序,不时艳遇满园鲜花,让你惊喜万分。这里没有大开发的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经济增长的红线标柱却持续跳升,村民的经济收入成倍增长。我凝视着茶园中那10个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何村民将它做得那么大、那么坚固、那样鲜红,这下我才似乎明白了个中原委。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十四日于龙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月清辉照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