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7|回复: 0

[已推荐] 梁莹事件再证破除“唯论文”之要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125

主题

40

回帖

735

积分

记者

积分
735
发表于 2018-10-26 13: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涉嫌论文抄袭或一稿多投、删除自己的中文论著、在教学工作中敷衍怠慢等问题,南京大学当日表示成立调查组。(10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这些年沾尽了论文的光。光从论文数量来看,她是一位“高产”学者,多年来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那些数量众多的论文,曾帮助梁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用她一位同事的话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


为了发表更多的论文,梁莹可谓殚精竭虑、费尽心思。据其同事介绍,她会揣测期刊编辑选题的倾向性,选择跨学科或冷门议题入手,并使用有公信力的数据库。因为选题比较新颖,且确有创新的部分,所以很受青睐,能够实现论文高产。


“唯论文”造成梁莹对教学工作不重视。南大学子反映梁莹教学态度极不端正,常常早退、上课念课件、吃零食、玩手机、缺课、让学生帮做私活等情况。除了让自己名下指导的研究生代课,还曾让自己的父亲给本科生代课。


尽管梁莹的论文很多、“著作等身”,但“含金量”并不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张春泥毫不留情面地指出,“此人虽然发文很多,但全都是粗制滥造。”


应该说,梁莹把握了在学术圈出人头地的秘诀,那就是尽量多地发论文。只要有论文产出,只要论文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就代表着高的学术能力,大的科研成果,就可以顺利地晋升职称、申报经费、评奖评优、赚得荣誉,甚至可以“一俊遮百丑”,掩饰教学上的问题,而不管这些论文是否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价值。


梁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反映出人们对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担忧。以论文数量代替质量和贡献,让论文数量紧密挂钩个人利益,必然催生大量中看不中用的论文,催生大量的“梁莹”,滋长学术科研领域浮躁浮夸、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风气,损害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好在,“唯论文”的现象即将改观。今年7月,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等联合发布通知,联手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破除“唯论文”, 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才能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也才能避免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梁莹”。
作者:向秋





上一篇:有发霉的食品就会有霉变的心
下一篇:别让孩子成为闹剧的“牺牲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代新声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3-29 20:16 , Processed in 0.24586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