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6|回复: 1

[已推荐] 节日旅游须厘清“公”“私”界限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01

主题

75

回帖

915

积分

记者

积分
915
发表于 2018-9-25 20: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节日旅游须厘清“公”“私”界限
  中秋、国庆来临,不少人打算好好利用假期放松下身心,有人打算留在家中陪陪家人,也有人打算四处走走看看世界。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注意,无论到哪里,都应牢记纪律规矩,外出旅游不能为了“省钱”而让管理服务对象或用公款为自己“买单”。(9月2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十八大后,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并作出明确规定,严格禁止公款旅游。然而近年来,个别地方个别党员干部仍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变着花样搞公款旅游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有的靠培训学习“打掩护”,有的借党日活动“偷梁换柱”,有的搭开会便车拖家带口,搞变通耍“公权游”……花招屡屡出新,令人眼花缭乱。
   公款旅游违反了纪律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公款旅游或者以学习培训、考察调研、职工疗养等为名变相公款旅游的;改变公务行程,借机旅游的;参加所管理企业、下属单位组织的考察活动,借机旅游的”“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属于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在纠“四风”的持续“高压”下,纵观近年来纪委通报的一些案例不难发现,“变装”公款旅游屡禁不止的背后,既有制度缺位、监管不严的原因,更有的党员干部自作聪明,变着花样搞公款旅游,自以为偷偷摸摸就无人知晓,却最终没逃得了被通报、被处分的命运。费尽心机“潇洒走一回”的小聪明,虽然一时“省钱”,最终都化为“明日愁”,最终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划清公与私的界限,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在旅游上需划清“公”与“私”界线,从根儿上祛除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等“思想疾病”,才能对公款旅游的“作风病”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文/宏宇)





上一篇:佳节将过,月饼市场该打烊了
下一篇:以“霸座女”为镜反思诚信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101

主题

75

回帖

915

积分

记者

积分
915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20: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代新声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4-20 15:03 , Processed in 0.246807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