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9|回复: 0

[已推荐] “男孩弑母”背后的家庭教育令人沉思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71

主题

3

回帖

636

积分

记者

积分
636
发表于 2018-12-17 09: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12岁的男孩持刀将母亲残忍伤害,“我杀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妈妈”和“学校不会不让我上学”这种极具冷酷无情的话语从一个12岁孩子的口中讲出来让人毛骨悚然。且不谈人天性善恶,最终酿成的悲剧虽说是“极端”,但背后承载着的家庭教育绝非“个例”。
    “未成年”不应该是其成为刽子手的挡箭牌,“弑母”之举可悲、可恨、可痛而不可恕,痛斥千万遍也不为过。痛定思痛,而后过度沉溺悲伤和斥责也无济于事,深挖事发原因,减少类似事情发生才是最好的补救措施。反观事件,爷爷奶奶过度溺爱,父母常年在外,不当的教育方式,一步步推动着悲剧发生。
    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在中国是“个例”吗?绝不是。隔代抚养,在当今的中国已是“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老漂族”背井离乡到子女工作的城市帮助照看其孩子,亦或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留下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其弊端也随之暴露,过度溺爱孩子阻碍其自立,呼之必应养成依赖心理、自私心理等等,使孩子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从不被打被骂的“掌上明珠”,已然成为一个专制者,往后怎能忍受他人的不顺从?
    再者,父母常年在外,未尽父母之责,家庭教育完全瘫痪。在社会学中,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是通过不断学习达到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的首先在家庭中进行,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够成功进行社会化的必经之路。然而,家庭教育的瘫痪阻碍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需要父母的指引和涓涓教诲,遭受挫折需要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疼爱,受到奖惩需要父母不断激励和鼓舞,小事虽小,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无可替代的经历。唯有此,孩子才能成为一个自强自立、能承受挫折的有着完善人格的“社会人”。
    除了隔代抚养、父母失职以外,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一个通病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爱给的少,要求却挺多,甚至打工赚钱都能成为“为孩子好”的理由,殊不知孩子走的是父母既定的路,孩子所接受的从来都不是他们自己真正想要的。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正在剥夺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各类科目的补习班已经搞得孩子身心疲惫,但是家长从不过问孩子想不想学、喜不喜欢学,过多却是在说“我们花那么多的钱还不是为你好”。“为你好”这三个字,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想要拒绝却收下最多的话语。孩子虽小,生命是父母给的,但是他不是父母个人可以为所欲为支配的东西,在孩子要求合理的情况下多听听他们的声音,给他们一个民主的环境,也许就能少一些专制主义下的反叛。
(李晓华)





上一篇:搭上直播媒介的快车,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
下一篇:深思基因编辑,怀抱敬畏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代新声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4-16 16:43 , Processed in 0.265773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