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3|回复: 2

盘活乡村文化生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82

主题

79

回帖

608

积分

记者

积分
608
发表于 2021-4-8 16: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栏江畔,水清鱼肥,高素质农民为传统种植带来新气象;秦巴山区,藤编密匝,非遗传承人用坚守赓续乡村记忆;直播间内,网友如潮,农民主播熟练地推销着家乡特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在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拳脚。他们中,有人投身农业生产一线,将热爱融入泥土;有人致力于教书育人,用赤诚托举求学梦;有人用坚守传承老手艺,让乡村记忆得以延续……(人民日报 4月8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都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住农业基本盘,关键在乡村建设,要让乡村文化生态“活”起来。
构建乡村文化生态系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文化设施的建立、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简单理解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乡村的规划、建设环节都应该代表着新时代语境下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构建乡村文化生态,要内外合力,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康养小镇,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生态符号,让乡村特色文化和生态环境“活”起来。
一是构建特色亮点乡村文化空间。“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要发展乡村文化,重在挖掘人才,构建新型农村文化社群,应该加大对懂乡村文化、爱乡村文化人才的挖掘,培养一批乡村匠人、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形成“懂文化、爱农村”的乡村文化建设新力量。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旅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农业文化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二是构建生态美产业优乡村生态环境空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生态与致富不是对立的,二是相互促进的。“生态美”与“产业优”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只有这一方的水土才能养育出这一方的“乡愁”。文化是软实力,生态环境也是软实力,它为乡村提供宜居宜业的环境,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经济温床,为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提供舞台。它能打造一方乡村品牌,树立品牌效应,成为特色亮点,吸引外资,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更加坚定持久地保护生态环境。
乡村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乡村振兴可持续稳固发展,就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乡村文化生态等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文/贾阜)




上一篇:以“三牛”精神续写党的故事
下一篇:以张西京为榜样 关键时刻显担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82

主题

79

回帖

608

积分

记者

积分
608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16: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0

主题

728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666
发表于 2021-4-11 22: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敏感,搜狐拒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时代新声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4-4-19 14:45 , Processed in 0.249753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