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作风 基层干部因工作作风不实而拖欠群众高龄津贴长时间不发放,导致群众切身利益受到了侵害,案例本身值得深思。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抓作风必须常抓不懈,标本兼治。广大党员干部要从通报的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8月5日,澎湃网)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必须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党员干部要认认真真对待工作,不马虎、不敷衍,为改革发展稳定殚精竭虑,一心扑在事业上,力求有所作为。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继续深入开展“五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必须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党员干部要对一切事情都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微之处见境界,于细微之处见水平。要把做好每件事情的着力点放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上,不心浮气躁,不好高骛远。要从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做起,从最简单、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做起,特别注重把自己岗位上的、自己手中的事情做精做细,做得出彩,做出成绩。 实践证明,抓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讲认真。各级党组织要弘扬认真精神,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尤其要在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让党员、干部思想上受教育、作风上有转变,让广大群众感到变化、感到满意。 (作者:吴容)
|